根据《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指南》要求和第一完成单位提供的公示内容,我单位对拟参与申报的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基于雌蚕无性克隆与限性斑纹技术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进行“成果名称、提名等级、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提名单位、提名意见” 的公示(见附件),有异议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均可在公示时间内通过书面或来电的形式反映。
反映问题要求实事求是,凭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真实准确。以单位(部门)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报本人真实姓名。为方便核实、查证,保证实事求是、公正处理,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公示时间:2022年02月24日至03月02日止,共7天。
联系人:蔡丽
电 话:055163846811
附件: 基于雌蚕无性克隆与限性斑纹技术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
2022年02月24日
附件: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 基于雌蚕无性克隆与限性斑纹技术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
提名等级 | 一等奖 |
提名书 相关内容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 发明专利:雌蚕无性克隆系的制种方法 家蚕取卵设备及方法 雌雄蚕卵分选设备及分选方法 育成品种:浙凤1号 浙凤2号 农科2号 农科5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专著:家蚕性别控制技术与应用/中国农业出版社 论文: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rmal parthenogenesis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plos one disruption of egg-specific protein causes female sterility in bombyx mori/insect science |
主要完成人 | 王永强,排名1,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杜鑫,排名2,助理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祝新荣,排名3,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姚陆松,排名4,副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何秀玲,排名5,高级实验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邵云华,排名6,高级农艺师,杭州蚕种场; 宋礽苏,排名7,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陈金娥,排名8,助理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徐霞,排名9,助理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邵国庆,排名10,推广研究员,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徐向宏,排名11,推广研究员,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刘培刚,排名12,助理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于少芳,排名13,助理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要完成单位 |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 3.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4.淳安县茧丝绸有限公司 5.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 |
提名单位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提名意见 | 浙江是我国茧丝绸主产区,蚕桑是我省传统特色产业与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优良家蚕品种是蚕丝业的基础。近百年来,家蚕育种均采用中日系杂交方法,蚕种生产一直依靠人工鉴别雌雄蚕蛹再通过中日系正反杂交的模式。 该项目针对人工鉴别雌雄蚕蛹,费时费工、准确率低等制约蚕种生产效率与质量提高的技术瓶颈,开展了基于雌蚕无性克隆与限性斑纹技术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通过二十多年的持续研究,阐明了雌蚕无性克隆孵化率性状的遗传规律,突破了孵化率低的实用化技术瓶颈,构建了高孵化率、经济性状优良的雌蚕无性克隆资源库;育成5对适于高效、轻简化蚕种生产的优质家蚕新品种(4对通过审定),其中 “浙凤1号”是国内外首对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育成的全新单交蚕品种,开辟了家蚕育种的新途径;基于单交蚕品种、雌蛾集团取卵机与ccd雌雄蚕卵色选机配套设备,建立了一套免雌雄鉴别的蚕种生产新技术,突破了沿用近百年的中日系正反交制种生产模式,解决了蚕种生产企业雌雄蚕蛹鉴别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蚕种生产效率。 该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8篇,累计推广新品种94.54万张,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53亿元,促进了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为我国家蚕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进步、蚕种生产术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国际领先水平。
提名该成果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