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单位提名)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 基于雌蚕无性克隆与限性斑纹技术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
提名等级 | 一等奖 |
提名书 相关内容 | 发明专利: 雌蚕无性克隆系的制种方法 家蚕取卵设备及方法 雌雄蚕卵分选设备及分选方法 雌雄蚕卵光电自动分选仪 转盘斜刮式光电自动数粒仪 一种提高家蚕孤雌生殖早期世代孵化率的方法 育成品种: 浙凤1号 浙凤2号 农科2号 专著: 家蚕性别控制技术与应用/中国农业出版社 论文: a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parthenogenetic lines and amphigenetic lines of silkworm/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rmal parthenogenesis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plos one 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浙江农业学报 家蚕温汤处理无性繁殖性状的遗传分析/蚕业科学 家蚕孤雌生殖系与有性生殖系亲本的血液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蚕业科学 家蚕现行品种孤雌生殖的研究/蚕业科学 家蚕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研究/蚕业科学 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的新型雄蚕品种选育及应用/蚕业科学 单交制种专用家蚕品种浙凤1号的选育/蚕业科学 |
主要完成人 | 王永强,排名1,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杜鑫,排名2,助理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祝新荣,排名3,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姚陆松,排名4,副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何秀玲,排名5,高级实验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邵云华,排名6,高级农艺师,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 宋礽苏,排名7,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陈金娥,排名8,助理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邵国庆,排名9,高级农艺师,淳安县蚕桑管理总站; 徐向宏,排名10,高级农艺师,淳安县蚕桑管理总站; 刘培刚,排名11,助理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于少芳,排名12,助理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要完成单位 |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杭州蚕种场) 3.淳安县蚕桑管理总站 4.淳安县茧丝绸有限公司 5.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 |
提名单位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提名意见 | 浙江是全国蚕茧主产区,蚕桑是我省传统特色产业,优良蚕品种育成与优质蚕种生产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项目针对蚕种生产方式近百年来一直依靠人工鉴别雌雄蚕蛹,费时费工、准确率低等制约蚕种生产效率与质量提高的技术瓶颈,开展了基于雌蚕无性克隆与限性斑纹技术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通过二十年的持续研究,阐明了雌蚕无性克隆发生率性状的遗传规律,建立了二化性雌蚕无性克隆实用技术体系,突破了孵化率低的实用化技术瓶颈,构建了高孵化率、经济性状优良的雌蚕无性克隆资源库;育成5对适于高效雌雄鉴别的家蚕新品种(3对通过审定),其中利用高孵化率雌蚕无性克隆系育成的“浙凤1号”是国内外首对新型单交蚕品种,开辟了家蚕育种的新途径;基于单交蚕品种、雌蛾集团取卵机与ccd雌雄蚕卵色选机配套设备,建立了一套免雌雄鉴别的蚕种生产新技术,突破了近百年来沿用的中日系正反交制种的生产模式,解决了蚕种生产企业雌雄鉴别难题,显著提升了蚕种生产效率。 该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7篇,累计推广新品种78.92万张,新增社会效益6.31亿元,促进了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为我国家蚕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进步、蚕种生产术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国际领先水平。 提名该成果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